中国GDP什么时候能超过美国呢,中国在发展美国也在发展,那么中国GDP会超过美国吗?如果会,那么在什么时间能够超过?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并不复杂,第一、中国GDP肯定会超过美国;第二、中国GDP超过美国大概率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小编就来分析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中国GDP什么时候能超过美国预测 美媒称美国已输掉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中国GDP会超过美国吗? 

中国GDP将来超过美国是毫无疑问的,2020年中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达到101.6万亿人民币,按照2020年平均汇率6.897换算,相当于14.7万亿美元。从增速来看,2020年中国实现了2.3%的增速 ,虽然是四十年来最低增速,但是却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 美国2020年GDP负增长3.5%,这是美国经济2008年次贷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更是二战以来最大跌幅,美国的GDP总量也将掉落到20.8万亿美元左右。 中国2020年GDP的体量大概相当于美国的71%左右。但是中国的经济增速要大大高于美国的经济增速,在疫情之前,中国GDP增速保持在6%之上,而美国的经济增速在2%左右,也就是说中国GDP增速大概是美国的两到三倍。

 中国的GDP增速大大高于美国的增速,而且中国的经济韧性很强,社会稳定,全力发展经济,增速一直都比较稳定;而美国的经济增速起伏较大,也就是说中国能够保持稳定增长,但是美国倒不一定。 所以,中国GDP是一定能够超过美国的,1990年的时候中国GDP只有美国的6%,2000年的时候中国GDP是美国的12%,在1990年到2000年的十年间,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提升了一倍;2010年中国GDP是美国GDP的40.6%,在2000年到2010年的十年中,中国GDP占美国GDP比重提升了两倍多。过去的十年时间,中国GDP进一步提升到美国的71%。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情。 2、中国

 GDP在什么时间超过美国?

 2021年中国定下的GDP增速目标是6%,但是其实大家都知道,因为去年基数低,所以今年普遍大家都预测我们能实现8%以上的GDP增速,不过我们低调不张扬,要的是稳定性和持久性,并非是某一年的特别高,所以我们今年定下的GDP增速目标是6%。 其中中国每年的GDP增速都不是世界上最快的,但是我们胜在持久性和稳定性,每年都能够保持较高增速,然后连续数十年,学过复利的朋友都知道,复利越到后面越可怕,因为增长太快了,就好比是巴菲特,他在某一年的收益或者某一个时间段的收益率并不是最厉害的,但是他稳定,所以数十年下来就成为全球第一了,股神当之无愧,而且巴菲特的财富主要是50岁以后积累的。

 中国GDP也是一样,看起来现在每年只增加6%,如果再加上2%的通货膨胀率,那么每年的名义GDP增速将达到8%左右,我们现在的GDP总量已经超过100万亿,这意味着我们每年GDP的增量将达到8万亿人民币,而1998年中国GDP总量也才刚好是8万亿人民币。相当于现在我们一年的增量就相当于20年前一年的总量。 增速是下降了,但是增量却大大超过以前,我们假设美国未来十年平均增速为2%,中国增速平均为5%,再假设美国的CPI为1.5%,中国的CPI为2%,那么美国的名义GDP增速为3.5%,中国名义GDP增速为7%,通过计算,大概就是在2031年的时候中国GDP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这个计算方式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模型,并不一定精确,但是反应了大概的趋势,国际投资机构的预测大概也是未来10年左右,有的乐观一点预测在2028年中国会超过美国经济规模。稍微长一点的也预测会在2035年前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其实中国GDP规模超过美国只是一个数字上的形式,中国早已经是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中国也在2020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中国的工业生产能力早已经是全球第一,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工程师,中国拥有全球最多的高铁。 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全球素质最高的人口数量,统一的文字、语言、文化,我们相信科学、我们务实肯干、我们积极奋进、我们团结一心。人是一切的基础,优秀的文化和制度将优秀的人团结在一起,在干一件大事,我们就是要过更好的生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这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奋斗的目标,我们就想一个个电子,看似无序,实则力出一孔,每一个人都无形中推动中国成为更强的国家, 十年后再来看今天,一切都是那么的理所应当! 超过美国不是我们的目标,超越自己才是,如果超越了美国,那只是顺便而已,2001年我们人均GDP才首次突破1000美元,但是2020年我们人均GDP已经突破了1万美元,从1000美元到1万美元我们用了19年 ,但是我们人均GDP增长下一个1万美元到2万美元用不了19年,大概率就在2030年,只需10年!

美国《国家利益》杂志网站11月4日文章,原题:美国已输掉与中国的战略竞争 拜登政府把与中国的大国竞争重新贴上“战略竞争”的标签。但是,如果该战略优先考虑的是竞争和遏制,将两国限定于对抗性关系,那么这样做就不会奏效。过去30年来,美国不一致的政策已将中国塑造成美国首要地位不可或缺的替代者。强调竞争可能会促使中国进一步强化这一角色。实际上,美国必须重建其全球关系,不要把这些行动与中国竞争挂钩。

在一定时期内,反恐行动塑造了美国的全球互动关系。美国通过军事主导地位创造了一种环境,激励了与中国的合作,从而推动中国的世界地位提高,使中国成为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的替代者。当美国无视任何与恐怖主义无关的事物时,中国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不可或缺的国家,而且是在不干涉别国内政的情况下做到的。

当美国政府试图将与中国的竞争限定为一场新冷战时,这一事实显得非常重要。正如保罗·希尔在《国家利益》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所讨论的,这种描述是错误的。希尔指出,美国和中国并没有陷入一场争夺全球霸权的意识形态斗争,世界也没有准备分裂成美中两大阵营。这种评估可能是正确的,但美国的霸主地位本身就有可能招致分裂。

最近的事件表明,在经济和安全及政治领域,排除美国的协议不断增加。伊朗宣布将与中国、俄罗斯、巴基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举行多边峰会,讨论如何合作促进阿富汗的包容性政府。伊朗将美国排除在外,因为该国认为美国人是造成阿富汗不稳定和冲突的主要责任人。

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与美国的贸易额超过与中国的贸易额的国家数量从80%下降到今天的30%以下。在190个国家中,中国现在是其中128个国家的更大贸易伙伴。

美国向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转向有可能进一步分裂全球。按照通常的美国方式,这种做法以军事为重点,突出威慑。最近的两个举动说明,军事遏制均属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核心内容。

首先,澳大利亚、英国和拜登政府达成向澳出售核潜艇的“奥库斯”(AUKUS)交易,表明美国致力于以军力保证其印太战略及制衡中国战略。其次,数名议员再次提出《台湾防卫法》。这些提案建议将美国对台湾的防卫正式化,同时也表明试图阻遏中国的军事扩张。

一段时间以来,发出信号和威慑一直是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印太国家对自身防御能力的投资也是一个值得欢迎的发展,这可能会减轻美国的负担。但是,无论是向澳大利亚出售核潜艇,还是提出保卫台湾的协议,都无法改变中国已经在软实力方面赢得巨大影响力的事实。

美国与中国的竞争被称为大国竞争、战略竞争或是新冷战。用什么说法其实无关紧要。更重要的问题是,过去20年美国进行反恐战争时,中国忙于增长其软实力并在经济上取代美国。

20年来,美国一直采取军事优先的方法。这种外交政策视角让中国有机会发展自己。现在,战略竞争将中国和美国列为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目前,美国在军力上仍占上风,这使得军事遏制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方法。然而,公开的竞争只会迫使世界分裂成不同阵营,而中国在经济上已与美国平起平坐。承认多极化而不是两极化,才是美国所处的当前和未来的现实,反而符合美国的利益。认识到这一点就意味着放弃战略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