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欧盟的“领头羊”,其在欧盟中的作用甚至超过法国,如果德国退出欧盟,欧盟可能就会散架。另外德国退出欧盟以后,能否使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很难预料。英国之前认为脱离欧盟能够让英国经济更好地发展,实际上事与愿违,德国如果脱欧是否会与英国面临同样的结局确实不好说。那么,德国为什么要脱欧呢?

德国退出欧盟的原因利弊分析 德国新领导人对中国的态度影响将是巨大的

德国政坛大变天

德国选择党日前表示,在今年9月大选举行之前继续支持德国脱欧。在该党的党代会上,400多人都支持该决定。该党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集团,该集团由德国主导。选择党发声后,“德国脱欧”突然沸腾。

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已经推进了很长一段时间,通过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十分便利。一旦没有这一体系的支持,很多交易将变得不顺畅,欧盟的命运取决于德国,德国的命运取决于执政的党派。

选择党大军压境

在对待中国的问题上,默克尔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默克尔支持中国的多边主义,反对欧盟在对华关系上跟随美国的脚步。但由于默克尔即将退休,默克尔所在的党派支持率持续下降,反对默克尔的在野党的支持率却在不断上升。德国选择党是最大的反对党,该党民粹主义色彩浓厚。在默克尔推进执行抗疫措施时,德国选择党就强烈反对,拒绝戴口罩,拒绝执行社交距离管控政策。该党还要求德国向英国学习,退出欧盟,也许不久以后,欧洲政坛要彻底变天了。

“只有一个更强大的欧洲才能保卫欧洲”,“如果我们想要保护我们的欧洲社会,就必须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默克尔

德国右翼呼吁“脱欧”

拜登上台以后,被特朗普伤透心的欧盟,对美国又生出不该有的幻想,欧盟还以所谓的人权为由,制裁中国官员,甚至拿去年年底完成谈判的中欧投资协定威胁中国,殊不知,欧盟内部都要“变天”了。


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比较少人关注欧洲的新闻,我也是这两天才注意到,适逢选举年的欧洲“领头羊”德国,政坛或将发生巨变。执政16年的德国总理默克尔确定退休,而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高喊“德国脱欧”口号,并且得到党内不少人的支持,“德国脱欧”一词也被推上德国热搜。

事实上,德国选择党一直都在呼吁德国脱欧,但这是该党第一次将“脱欧”写进选举纲领中,加上英国刚脱欧不久,今年才能引爆德国舆论。


因为疫情原因,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国家,社会矛盾逐渐激化,已经爆发了多次反封锁游行,为欧洲政坛增添更多不确定性,德国选择党等极右翼势力,极有可能趁虚而入,德国政坛不稳,欧盟也将面临危机。

在今天民粹横行的西方,默克尔算得上是清醒理智的西方领导人,过去一段时间,在美国怂恿欧洲一同“反华”的时候,默克尔都稳住了立场,多次强调要与中国加强合作。


但是现在默克尔要退休了,未来的德国领导人是否会继承默克尔的政策,要打上一个问号。因为默克尔所在的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支持率并不乐观,过去十多年,德国民众对基民盟的支持,主要是基于默克尔,现在默克尔退出参选,加上极右翼政党的快速崛起,欧洲可能真的要变天了!

欧盟的由来:


历史上,曾有数个帝国用武力统一了欧洲的广大地区,像是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和纳粹德国。而王朝联盟(Dynastic union)则是统一欧洲领土的和平手段,另外也有少数的国家联盟,如地处中东欧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地处中欧的奥匈帝国和地处亚洲西部、欧洲东南部和非洲北部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


欧洲统一的思想,在20世纪以前就已经出现。1453年,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破后,波希米亚国王乔治就于1646年建议,欧洲基督教国家应该组成联盟,对抗奥斯曼帝国的扩张。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当时就有欧洲人设想欧洲仿效美利坚合众国,建立欧洲合众国,支持此提议者包括拉法耶特侯爵、泰狄士·高斯士高等。19世纪初,拿破仑曾在大陆封锁期间在欧洲大陆实行关税同盟。最初于1948年由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组成的关税联盟,主要是免除关税,开放原料、商品的自由贸易。该关税同盟对当今欧盟的建立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欧洲土地上的战争带来的破坏,让许多人开始支持某些形式的欧洲统合,知名人士有威廉·宾(William Penn)、Abbot Charles de Saint-Pierre、维克多·雨果、Richard Coudenhove-Kalergi和朱塞佩·马志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量的伤亡使得这些想法在西欧逐渐茁壮,但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才开始采取实际手段。但在地处东欧和北亚的俄罗斯,或许是坚持其共产主义的政治思想,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并未带起与西欧各国同样的看法。国际泛欧联盟是世界大战时期和开始宣扬欧盟思想之间的代表性组织。

1939年至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人力与经济损失,带给欧洲极大的打击。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等事件证明了战争与极端主义的可怕。特别是核武器的问世,使得世人希望能避免过去的错误,避免战争。另外,西欧国家再也无法巩固他们原有的列强地位,使得让世界上出现了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对立的超级强权。为了确保德国不会再次威胁到和平,德国部分重工业遭到拆除,煤炭开采区被隔离(萨尔、西里西亚)或由国际控管(鲁尔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统一思潮进入高潮。1946年9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曾提议建立 “欧洲合众国”。其他人士的类似声明不断提出,1949年成立的欧洲委员会成为第一个泛欧组织。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伯特·舒曼提出欧洲煤钢共同体计划(即舒曼计划),整合欧洲煤钢工业的共同体,这两项产品是军事武器的必要原件,旨在约束德国。1951年4月18日,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以及西德签署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又称《巴黎条约》),1952年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接管鲁尔区的管理权并取消部分德国工业生产的限制,同时合作推动煤与钢铁的生产销售。 [7] 
1955年6月1日,参加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六国外长在意大利墨西拿举行会议,建议将煤钢共同体的原则推广到其他经济领域,并建立共同市场。


在防御(欧洲防卫共同体)和政治(欧洲政治共同体)共同体成立失败之后,各国领导人召开墨西拿会议,成立斯巴克委员会,并发表斯巴克报告。1956年5月29至30日召开的威尼斯会议承认该报告,并决议组织一个“政府间会议”。“共同市场与原子能共同体政府间会议”将焦点放在经济统合,并促成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署。 [7] 
1957年3月25日,六国外长在罗马签署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两个条约,即《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1958年,正式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旨在创造共同市场,取消会员国间的关税,促进会员国间劳力、商品、资金、服务的自由流通。虽然这两个新的共同体与欧洲煤钢共同体享有一样的法院及共同议会,但双方是互相独立的。新共同体的行政机构称为“委员会“(Commission),与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最高总署”作区隔。欧洲经济共同体由华特·哈尔斯坦(Walter Hallstein)担任主席,欧洲原子能共同体领导人则为路易斯·阿曼德(Louis Armand)。前者将发展会员国间的关税同盟,后者将整合核能部门。

其实,一个稳定繁荣的欧洲对中国是有好处的,世界需要多级发展,才能提供广阔的市场,希望德国脱欧只是口头说说,不会付诸实施。